山西大同大學舞蹈系
山西大同大學舞蹈系:舞動千年石窟的青春力量
走進山西大同大學舞蹈系,探索以云岡石窟為靈感的特色舞蹈教育,揭秘省級一流專業(yè)如何用肢體語言講述文化傳承。
當敦煌舞遇上云岡造像
腳尖劃過排練廳的木地板,手臂舒展成飛天般的弧度——在山西大同大學舞蹈系的教室里,每個動作都藏著千年石窟的密碼。這里不教千篇一律的芭蕾基訓,學生們練功時耳邊回響的是北魏風鈴的叮當聲。系主任李莉副教授帶著團隊搗鼓出的"云岡舞",把靜態(tài)的佛造像變成了會呼吸的肢體詩篇。
去年文博會上炸場子的《云岡六臂神舞》,那些精準復刻石窟雕塑的"三頭六臂"造型,看得觀眾直呼"絕絕子"。更絕的是他們用現(xiàn)代舞重新解構歷史,抗疫期間創(chuàng)作的《以舞抗疫》在B站狂攬百萬播放,彈幕里全是"這才是文化自信"。
舞蹈系的硬核家底
推開音樂學院三樓那間最大的排練廳,鏡墻邊摞著的獲獎證書能閃瞎眼。教育部蓋過章的"思政原創(chuàng)文化精品項目"證書就壓在《云岡之舞》的節(jié)目單下面,這出把石窟美學跳成活態(tài)史書的詩劇,去年剛拿下國家級認證。
硬件配置也夠橫:
3間標配地暖的舞蹈教室 |
帶升降舞臺的多功能廳 |
云岡樂舞數字資源庫 |
別看地方不大,人家可是山西省教育廳欽點的"一流專業(yè)",每年藝考擠破頭就招30來人,比某些211院校淘汰率還高。
在壁畫里上專業(yè)課
周二的編導課永遠最熱鬧,學生們得把云岡石窟第9窟的浮雕《夜半逾城》改編成現(xiàn)代舞段。有人蹲在地上臨摹菩薩衣紋,有人舉著手機比對造像資料,李莉老師冷不丁拋句:"想想佛陀出家時的決絕,你們動作里的情感濃度夠嗎?"
這種教學法野得很——上午剛在石窟景區(qū)采風,下午就要求用身體復現(xiàn)"褒衣博帶"的北魏服飾特點。畢業(yè)生王磊現(xiàn)在北京現(xiàn)代舞團當主演,他說:"當年對著佛像擺造型擺到懷疑人生,現(xiàn)在謝幕時全明白了。"
從排練廳到世界舞臺
去年冬天那場中法文化交流周,留著寸頭的男生趙陽把《飛天》跳出了賽博朋克味。法國觀眾看不懂中文節(jié)目單,但謝幕時集體比劃"六臂"手勢——這波文化輸出贏麻了。
現(xiàn)在他們正憋大招:用全息投影技術重現(xiàn)《帝后禮佛圖》,讓殘缺的北魏石刻在舞蹈中重生。要問這群年輕人哪來的底氣?看看排練廳墻上那行字就知道了:"我們站在石窟前時,歷史正從背后注視。"
相關鏈接
王牌課程 | 云岡舞編創(chuàng) |
看家本領 | 造像動態(tài)復原 |
隱藏技能 | 用舞蹈講思政課 |
距離2024年高考還有
000000
天時分